Shuning's Blog

微笑、靜默、祈禱、愛—許書寧的分享部落格

鬥草

刊登於2024/2/29國語日報上的「話畫說童年」專欄作品
(點圖可開啟較大檔案閱讀)

 兒時生活於鄉間,成天在花草繁茂的空地上玩耍。

 當年的物質生活不如今日,父母難得給孩子買玩具。不過,那可絲毫無損我們的遊興,因為大自然裡從來不缺乏新奇有趣的東西。

 鳳凰木的豆莢當彎刀,葉子編成捕蟲網;狗尾草繞圈打個結,就成了一只別出心裁的翡翠戒指;鳳仙花飽滿的種莢一觸即爆,可是百玩不膩的「捏捏樂」;炮仔花的小紅花拔出後,便能吸取底部甜甜的蜜汁;紅豔豔的朱槿最適合拿來「扮新娘」,花朵插鬢上、花蕊黏耳下,說有多好看就有多好看!

 除了上述花草遊戲外,我還喜歡父親傳授的「鬥草」。

 「鬥草」的遊戲規則十分簡單:參賽雙方各挑一截草桿,相互交叉成十字後,各持己端猛力拉扯,堅韌者勝,斷折者敗。勝負既分,敗者再選新草,繼續向勝者挑戰。兒時在田埂、溝邊或路旁處處可見匍匐滿地的馬唐草或狗牙根,隨手可得。這類野草的草莖多節又粗曠堅韌,最適合拿來相鬥。有時雙方旗鼓相當,拉扯得難分高下,草桿卻突然斷裂,兩人便同時向後跌得四仰八叉,倒也好笑。

 後來才知道,原來「鬥草」遊戲歷史悠久,早在魏晉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中已留下文字紀錄,據傳是流行於端午節的民間遊戲。到了後來,又漸漸演進為「武鬥」與「文鬥」兩種。「武鬥」便是我的兒時玩法,純粹憑力取勝;「文鬥」則需要點文學修養與植物知識,參賽者於固定時間內蒐集百草,然後以對仗方式互報草名,看誰採的種類稀罕、報的名稱雅致,就算贏家。我不曾玩過「文鬥」,長大後卻在《紅樓夢》與《鏡花緣》中讀到丫頭小姐們爭玩鬥草的敘述,風流雅致之極。

 話說回來,鬥草無論文武,終歸遊戲,總是盡興就好。歷史中卻有一位任性角色,堪稱最胡鬧的「鬥草家」。

 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自幼爭強好鬥,不甘落人後。有一年過端午,她照例參加宮中鬥草大賽,為能獲取高人一籌的珍貴材料,竟然將主意打到「謝靈運的鬍子」上。

 謝靈運是南北朝詩人,生前留了一把漂亮的鬍鬚,因此得了「美髯公」的稱號。當他因謀反罪名被處死於廣州時,將自己的鬍鬚捐給南海祗洹寺裝飾維摩詰菩薩雕像。該寺僧人代代相傳,珍愛異常。

 誰知270餘年後,冒出了這位不講理的安樂公主,一聲令下便剪走了雕像上的半把鬍子,充當奇葩異卉比鬥;後來,她又怕被別人仿效而失了獨特性,乾脆命人摧毀剩餘半把。愛鬚如命的「美髯公」倘若地下有知,恐怕會捶胸頓足,有苦難言。

 如此看來,相較於安樂公主的鬥草法,還是我們童年玩的「武鬥」來得文雅溫柔呢!
















14 三月, 2024 - Posted by | 國語日報, 天馬行空, 家書, 專欄「話畫說童年」, 心愛的台灣, 快樂的每一天, 我的作品

目前沒有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