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ning's Blog

微笑、靜默、祈禱、愛—許書寧的分享部落格

初夏的京都散策(三)

正午,空無一人的教堂中庭

走進高野天主堂的時候
裡面一個人也沒有
當我離開時
聖堂裡依然一個人也沒有

整整一個多鐘頭的時間
我極為奢侈地擁有與聖體櫃中基督獨處的機會

高野天主堂的祭壇,十字架與聖體櫃

還記得越南阮文順主教的「五餅二魚」書中
曾經提起一位吉姆老爺爺的故事
吉姆爺爺每天中午十二點來到聖堂
只待個幾分鐘後就離開
然而
雖然每天只待短短幾分鐘
吉姆爺爺卻從不缺席,天天必到

有一天
本堂神父忍不住問他:
「吉姆爺爺,為甚麼你每天中午都來聖堂?」
吉姆爺爺回答:「我來祈禱。」
神父笑了:「怎麼可能?才短短兩分鐘的時間,你祈禱些甚麼?」
吉姆爺爺卻無比嚴肅地回答:
「我又老又笨,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祈禱。
我來,對耶穌說:『耶穌,吉姆來了。』
然後,我就走了。」

.

故事的結尾相當精彩
叫人忍不住要掉淚
但是我無意當個煞風景的人
將故事結局乾澀無味地講出
因此強行剝奪了今後閱讀那本書的人的樂趣
在這裡
我想說的只是
『耶穌,吉姆來了』是一句多麼美麗的祈禱詞!

在聖堂的時候
我經常發現自己不知道該「說」些甚麼
的確
教會有一些美麗的禱詞
其中許多更是我們滾瓜爛熟的
然而有的時候
再多的禱詞都抵不過一段完全的靜默
一個信賴的凝視
以及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

耶穌,我來了!
耶穌,我在這裡!

在聖堂的時候
我發現自己經常無意識地歡喜
滿腔的笑意源源湧出
因為我知道
自己是高興來到這裡的
不僅如此
聖體櫃裡的主耶穌似乎也在微笑
同樣歡喜著我的「在」

微笑引發微笑
歡喜引發歡喜

那樣的喜樂簡直就像滾雪球
叫我小小的心靈快活得幾乎無法承受

親愛的朋友們啊!
如果能夠的話
我真願意
我真願意
我真願意
和你們分享那份天國般的喜樂!

(待續)

聖堂前的木頭長椅,小鳥兒們開演唱會的地方

.

.

.

20 五月, 2011 Posted by | 四季, 家書, 旅行, 日本, 主內家書 | 2 則迴響

初夏的京都散策(二)

茂密樹叢間的高野天主堂門牌

位於北大路通,高野橋西的高野天主堂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老教堂
自從昭和十三年(1938年)由瑪利諾修會創立以來
至今已經過了七十多個年頭
因此
聖堂內處處洋溢著一股叫人懷念的氣味

厚重的木門一闔上
門外的車馬喧囂頓時消失無蹤
簡直就像變魔術一般
取而代之的
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靜默
沉默的空氣是有重量與質感的
雖然看不見
卻彷彿摸得著一般

大門一關,就擁有滿室祈禱般的靜默

裸露的天花板上粽橫交錯地架著許多大梁
樑木的顏色經過時間的調和
已經化成一種看起來賞心悅目的巧克力色
由那些深邃的大樑上垂吊而下的
則是一盞盞簡單的電燈與三葉風扇
以及造型樸拙可愛的雙層八角宮燈

不知道為甚麼
那些古樸的電器讓我禁不住微笑
感覺不像進了一座聖堂
卻像回到小時候生長的北港小鎮
在那座創建於日治時代的南陽國小中
舉頭仰望風扇垂釣的大禮堂一般

看!這些吊燈與風扇,是不是也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讓我想起南陽國小體育館的聖堂天花板

從祭壇邊往大門看的聖堂內風景

在古老的日本中窺見古老的台灣
讓我心中升起一陣暖意
因為
姑且不論政治與戰爭帶來的複雜情仇
我們的歷史與日本的歷史之間
的確有著一段不可否認的交集
那種「關係」
並不能一刀兩斷地撇得乾乾淨淨
就好像我們無法斬斷自己的影子
小花小草不能沒有根一樣
(待續)

安靜立於聖堂內彩色玻璃窗畔的風扇,很像我們北港老家三樓的那座青綠色「大同電扇」

.

.

.

19 五月, 2011 Posted by | 四季, 家書, 旅行, 日本, 主內家書 | 發表留言

初夏的京都散策(一)

縱貫京都北部的高野川

接連幾週待在家中埋首工作後
我開始覺得腰痠背痛
身體難以負荷
於是決定要放自己一天假
到京都去散散步

住在大阪的好處之一
就是距離眾多日本歷史文化區域極近
譬如京都、奈良、滋賀、神戶、姬路……等
都位於當天往返範圍之內
因此
我完全沒有像旅客遠道而來般的壓力
(覺得好不容易來一趟,得將所有景點一口氣逛透才划算)
相反地
卻能因為「隨時都能來」
而悠哉享受古城澹然的每日生活

一路行來沒遇上多少人,烏溜溜的烏鴉倒是吵鬧不休

當天的第一站是京都北端的修學院
那裡是岩崎奶奶度過童年的地方
我經常聽她懷念不已地述說車站前的和果子老店
賣著香甜可口的「鳩餅」(鴿子形狀的軟糕)
實在忍不住想嚐嚐

沒想到
等我終於按圖索驥地尋到後
才發現店家忽然和我一樣
決定在那天放自己一天假
那樣的「巧合」雖讓我有點失望
卻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也好
我們就一起休息吧!

志同道合的双鳩堂老闆,竟和我選中了同一天休假

於是
我唱著歌離開大門深鎖的和果子店
在初夏的正午豔陽中繼續前行
準備前往旅程的下一站:
位於一乘寺與附近的高野天主堂
(待續)

.

路上驚見駭人的巨型招牌,原來是一家名叫「羅生門」的茶坊

安靜的小巷弄中處處是風景

就連水溝邊的小花也韻味十足呢

慢慢踱了十多分鐘,高野天主堂的鐘樓就出現啦!

.

.

.

19 五月, 2011 Posted by | 四季, 家書, 旅行, 日本, 主內家書 | 發表留言

十字架的表情

San Damiano裡的十字架

義大利亞西西城郊有一座古老的石造聖堂San Damiano
San Damiano裡面有一座木雕十架苦像
苦像上
有著許多不一樣的表情

當我們站在十字架下
就如同耶穌的母親與他所愛的門徒
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小山丘上所站的位置
同樣舉起頭來仰望十字架上受苦的耶穌時
看在我們眼中
映在我們心裡的十字架上的表情
的確不一樣

隨著仰望者的角度與身高
隨著仰望時的光線與陰影
更隨著仰望者的心境與情緒
十架上的表情也會不停改變

.

然而
苦架是同一個
天主也是同一位

當我仰望十字架上的主耶穌時
我所看到的
究竟是天主願意我看到的?
還是我一廂情願喜歡見到的?
抑或是……
「自以為看見」的我將那渺小得可憐的「自以為是」面具
硬套在偉大無窮的天主臉上
還小里小氣地沾沾自喜?

我不知道……

.

大阪梅田聖家堂內的苦架

.

站在那樣偉大的存在前
我僅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與不足

既然如此
我是不是能夠不判斷
不強迫
不自以為是
更不妄自尊大
只以一個孩童般單純的心
只以一個嬰孩般的純然信任
去仰望那位渴望我們的愛的天主呢?

如果真能如此
映在我的心與眼中的十架上表情
又將會展現出什麼樣的面貌呢?

.

.

.

.

18 五月, 2011 Posted by | 2010 亞西西朝聖之旅, 旅行, 日本, 主內家書 | 2 則迴響

不識字牧羊人的「相信」

剛聽完早上內湖堂的彌撒講道錄音
林思川神父提及一位教會在今天紀念的聖人St.Pascal Baylon
他是一位不識字的牧羊人
進入修會後也只甘於做最簡單的工作(看門)
然而他卻因著真正的相信聖體中耶穌的臨在
而使自己的信仰生命划入深處
http://www.myaudiocast.com/ccreadbible/episode/350039/

那樣單純樸實的生命讓我感動
於是
聽完之後
我上網尋找這位聖人的資料
並在對之初步的認識中再次受到感動

St.Pascal(1540-1592)的一生平凡卑微
曾經多次因為年齡與不識字的理由
而被修會拒之門外
後來
當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方濟會
所做的卻總是最卑微最低下的工作
然而
他在極度的謙遜中甘於貧窮
總是心懷喜樂地將最小的小事置於最大的愛德中完成

這位可敬的小兄弟特別恭敬聖體
他相信聖體中有耶穌基督真實的臨在
他的「相信」並不只於口頭上的相信
卻是用生命真正活了出來

就如同我們之所以能夠看見那「看不見的風」
是藉著枝枒的擺動、燭光的搖曳、落葉的飛舞一般
St.Pascal並不妄想「成為」風
卻謙遜純樸地甘居下位
用「看得見的」生命為風作見證

我呢?
我是不是努力活出了自己的「相信」?
還是只停留在字面上的信德?

林神父在最後說:
「讓我們求耶穌幫助我們,求這位聖人幫助我們,
開啟我們的心,擺脫我們的慣性,擺脫我們的惰性,
能夠真的打開眼目,
看見耶穌,也看見我們身旁的人。」

誠然如此!
看見我們身旁的人其實也就是「看見耶穌」
就如同我們在愛內
愛也同時在我們內一般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住著源源不絕的「愛」
儘管我們或許不知不覺,或許不願意承認
那份「愛」卻依然存在

愛就是天主

願我們都在信仰與愛內共融
成為一體
因為我們原是這樣被造的!

.

.

.

17 五月, 2011 Posted by | 主內家書, 今天是甚麼日子 | 發表留言

無畫不成書

刊登於5/13國語日報的「漫談兒童文學」專欄中
林良伯伯談論的主題是『繪本裡的圖畫』
他在文中分享了一個歷史上的真實「案例」:

美國的教育部長「班奈特」(w. J. Bennett)有感於品德教育的重要
便嘔心瀝血地蒐集資料
彙集關於品德修養的種種小故事、詩歌、文獻
編寫了一本又厚又重的《美德書》

《美德書》出版後一炮而紅
大受家長與教師們歡迎
因為他們能在教育孩子時引用書中的故事典故
使孩子更容易了解「品德」這個抽象名詞
於是一連八十多週
這本沉甸甸的大書都在暢銷書的榜首高居不下

可是呢……
小朋友們並不喜歡這本書

原因很簡單
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的最開頭
愛麗絲覺得姊姊看的書「窮極無聊」一樣
是因為……
那本書「連一張插圖也沒有」

多麼單純明快的理由!

因此
出版者只好另外印製了一套專給孩子們的《美德書》
由原書編者「班奈特」篩選適合孩子閱讀的故事詩歌
再配上精美的插圖
從此才搖身一變成為也受兒童喜愛的「孩子書」
真是叫人拍案叫絕的「書本誕生故事」呢!

.

.

.

16 五月, 2011 Posted by | 「漫談兒童文學」專欄(文‧林良 / 圖‧許書寧), 國語日報, 我的作品 | 發表留言

「善牧主日」的小羊與小小羊

五年多前在英國湖水區偶然拍得的相片,背景的路標看起來像個十字架

.

復活期的第四個星期天
彌撒中的福音主題圍繞著牧人與羊
人們因此習慣稱呼今天為「善牧主日」

今天
蘆屋天主堂有一隻極可愛的小小羊Nonoka
帶著羞怯緊張的表情
第一次上台做輔祭

Nonoka很早就換上輔祭的白衣
滿心情願卻毫無要領地呆站在祭壇上
不知道該做甚麼
其他經驗老到的小哥哥小姊姊們顧著打理準備
卻忘了帶領Nonoka一起做
於是
又瘦又小的Nonoka只能絞著雙手
站在角落中不知何去何從

後來
中野神父出現了
他很快地就看出Nonoka的無助
於是相當親切地呼喊她的名字
比手畫腳地指點等一下禮儀中該做的事情
Nonoka聽到神父的呼喚後
整張臉都亮了起來
她快樂地踏著小小的腳步
跟隨在神父後面進進出出
感覺簡直就像長出一雙小小的翅膀
讓她在歡喜中輕快得幾乎腳不著地

初試啼聲的小輔祭Nonoka

.

不知道為甚麼
目睹那一幕叫我感動非常
或許是因為小小Nonoka的舉動正好契合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
與彌撒中的福音不謀而合的關係

「他按著名字呼喚自己的羊,並引領出來。
當他把羊放出來以後,就走在羊前面,
羊也跟隨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

隨著彌撒的進行
再加上可愛的小慶乃在一旁領導
(那個調皮的小慶乃竟於不知不覺間長成了一位小姊姊呢!)
羞怯的Nonoka逐漸有了自信
舉手投足也開始有了輔祭的風範
等到彌撒結束後
只見小慶乃儼然一副長姊模樣
牽手帶領Nonoka出來蓋熄祭台邊的蠟燭
那副親愛的「姊姊教妹妹」模樣
又讓我感動得忍不住要掉淚

那個老愛在我背上「登山」的小慶乃,竟已變成教導的姊姊角色了

「這邊比較高,讓我來處理吧!」

.

我們的教會不都是這樣在傳承的嗎?
大羊帶著小羊
小羊帶著小小羊
小小羊長大後又帶著更小的羊
一個接一個
就那樣甘心樂意地走在牧羊人身後
於滿滿的信任中
跟隨……

.

蘆屋天主堂後方的彩磚玻璃窗

.

讓我們一起在祈禱與愛中
祝福這對可愛的小羊與小小羊吧!

.

.

.

15 五月, 2011 Posted by | 家書, 快樂的每一天, 日本, 主內家書 | 2 則迴響

大鯛魚裡的小小鯛魚

愛吃魚的孩子

今天晚上吃魚
修一嫌麻煩
不愛吃「看起來很兇」的魚頭
留我單獨對付那盤美味的照燒鯛魚頭

從小
我就喜歡慢條斯理地品嘗那些「很花時間」的東西
姊姊和妹妹永遠無法理解
我為甚麼老愛吃「投資報酬率」那樣低的東西
譬如種子比果肉還多的釋迦
得一個個慢慢剝皮的荔枝
或是沾了滿手腥味細細剔出的蟹肉
魚頭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還記得有一次在千葉公婆家
我們圍著暖桌吃烤秋刀魚
儘管眼前的電視演得精采萬分
我卻完全只注目著筷子下的那條魚
專心得像個入定的老和尚
然後將細碎的魚肉吃得一絲不剩
餘下的骨頭乾淨得雪亮

修一爸爸嘆了口氣說:
「妳就饒過那些骨頭吧!小心別把盤子也啃了!」
媽媽說:
「就算是愛吃魚的日本人,也很難找到吃得那樣乾淨的……」
爸爸接著又畫蛇添足地說:
「就算喵吉也沒吃成那樣。」
實在叫人憤慨

「老闆娘!來一盤小魚干吧!」

大概就是因為這種慢條斯理的吃魚習慣
讓我發現了「大鯛魚裡的小小鯛魚」

大家知道嗎?
餐桌上很多種魚兒身側的雙鰭附近
都藏著兩塊形狀奇妙的骨頭
怎麼個奇妙法呢?
簡單說來
就是「甚麼魚的骨頭就像甚麼魚」

因此
鯛魚有兩塊鯛魚形狀的骨頭
鰤魚有兩塊鰤魚形狀的骨頭
梭子魚有兩塊梭子魚形狀的骨頭
就連有一次回台灣吃爸爸煮的虱目魚頭薑湯時
也被我挖出好多隻長得很像虱目魚的小骨頭呢

今晚餐桌上的「鯛魚鯛魚盤中游」。下面那隻鯛魚不知為何,表情稍顯憂鬱

這種「魚中骨」的神似程度
實在相當驚人
後來我才知道
大鯛魚中的小小鯛魚骨頭其實相當有名
日本人稱之為「鯛の鯛」
因為鯛魚本身在日本的傳統餐桌上就是一種很討喜的貴重食材
鯛魚裡的鯛魚骨頭自然更是喜上加喜
因此在這個愛吃魚的民族中有其不可小覷的地位

好奇了嗎?
下次吃魚的時候
記得仔細找找
說不定您也會發現魚兒身體中那兩幅渾然天成的「肖像畫」呢!

.

.

.

13 五月, 2011 Posted by | 天馬行空, 家書, 快樂的每一天, 日本 | 2 則迴響

扇子來了!

扇子終於來了!

打開信箱
赫然發現一個茶色的長條型信封躺在箱底
寄件人是京都的扇子老舖「伊藤常」

我欣喜若狂
等不及搭乘電梯回到家裡
當場就將信封撕得亂七八糟
急吼吼地打開來了

.

位於京都嵐山望月橋畔的扇子鋪

.

一個月前
修一媽媽到關西來玩
我們婆媳二人漫無目的地在嵐山閒逛
忽然撞見一家古色古香的扇子鋪

「好漂亮的京都紙扇!」
媽媽毫不設防地唸著門外看板上的字:
「嗯…『可以在店內繪製手工扇子』呢!」

話一出口
媽媽馬上後悔
因為看到身旁的我眼睛開始閃閃發光
義無反顧地馬上要衝進店內

「呃……這種體驗課程恐怕會花很多時間吧…」
她相當委婉卻稍顯無力地企圖阻止:
「我們時間不多……
是不是改天妳自己來的時候在畫呢?……
書寧ちゃん……
書寧ちゃん??
呃……
那個……妳……有在聽嗎?」

然而
媳婦的心顯然已經不在
我興沖沖地詢問店家
通常這樣的「畫扇體驗」會花多久時間?

「嗯…要看客人的速度而定。」
女主人用細軟溫柔的京都腔回答:
「有些人可以畫上好幾個鐘頭,
最快也至少要花上三十分鐘吧。」

修一媽媽一聽見至少得花三十分鐘
馬上苦哈哈了起來:
「下次吧!下次吧!這次沒時間啦!」

真奇怪,我們喝午茶吃「抹茶冰淇淋餡蜜」的時候,從來就沒那麼「趕時間」

.

「如果我畫得很快呢?」
我卻不死心:
「如果我畫得很快很快很快很快很快的非常快呢?」

在我那連珠砲似的「很快很快」保證攻擊之下
媽媽終於心軟
願意在樓下逛街等待我那「很快很快的三十分鐘」

於是
我喜孜孜地上了二樓的工作室
老闆娘快手快腳地為我裝了一桶水
並在梅花盤內擠上顏料
大致說明扇面可以作畫的空間後
就留下我一個人離開了

我快樂地瞪視著雪白的扇面
開始拿起鉛筆刷刷刷地構圖
我並沒有到窗邊架上觀賞那些「可以做參考的圖樣」
因為心中早有一個呼之欲出的畫面:
主角是亞西西的和平之子聖方濟
以及可愛的太陽兄弟,月亮姊妹
和那隻因方濟而變得溫馴的古比歐野狼

能夠在日本傳統紙扇上
用毛筆與日本画顏彩讓這位我所喜歡的聖人登場
實在是一件相當有趣的創作工程

一團凌亂的工作桌

.

草稿打完後
我開始沾水上色
就在那個時候
媽媽踩著震耳欲聾的腳步聲「躡手躡腳」地上樓了

「人家我可不是來催妳的喔!」
一看到我
媽媽馬上心虛地說:
「只是來看看而已!」

說完
就高高興興地在我身旁坐下
一邊對扇子上「完全不日本」的圖案嘖嘖稱奇
一邊拼命對我展示自己在樓下買的小玩意兒
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只會拖延我的作畫工程
更會因此增加她「無聊」的時間

我馬不停蹄地動手
一面心不在焉地有一腔沒一腔答應著
媽媽獻完寶後
便開始觀賞那些架上的參考圖樣
連連做出極為猛烈的批評

審視完所有參考作品後
她非常睿智地給了一個結論:

「要是我,根本就不會來畫扇子!」

拋下那句發人深省的宣言後
媽媽就雄赳赳氣昂昂地下樓
繼續翻找店內還有沒有剛剛遺漏的「可愛小東西」了

被媽媽那百無聊賴的氣勢所震
我頓時不知所措了起來
只好以更快的速度將扇子完成
烙上(畫上)自己名字的印章後
就飛快下樓了

剛畫好時的模樣(之後會裁掉很多邊)

.

對於我的作畫速度
媽媽顯然滿意非常
店家則驚訝得瞠目結舌:
「已經結束啦?我們從未遇見速度這樣快的客人……」

我還沒回答
媽媽竟然就從一旁插口
只見她含羞帶怯地炫耀:
「我們這個孩子……不一樣……她是畫畫的人啦!」

對於媽媽那精準無比的稱譽
真教我啼笑皆非

.

就這樣
畫好的扇面被送到本店
經由京都扇子職人一連串的摺疊、上膠、穿竹骨工程
終於在一個月後寄達我的手中
成為今年夏天不可或缺的涼風囉!

啊!變成扇子啦!

方濟和野狼,還有太陽兄弟

月亮姊妹很和氣地接納了我的小老鼠

簽名「蓋章」!

.

.

.

12 五月, 2011 Posted by | 四季, 家書, 我的作品, 旅行, 日本, 主內家書 | 6 則迴響

媽媽的味道

回家後,我自己試做的花菜配奶油白醬

.

那天晚上
岩崎奶奶教我奶油白醬的作法

「前幾天,我忽然很想吃白花菜配奶油白醬,」
只見她興高采烈地從冰箱裡掏出半株白花菜
笑咪咪地對我說:
「那是我們小時候常吃的家常菜喲!」

於是
我倆站在廚房裡
辦家家似地用醋鹽水將花菜煮得雪白嫩滑
然後再用小鍋煎炒奶油與麵粉
加上鮮奶攪拌成順口的白醬

「啊!要攪得更均勻一點!不然會有顆粒殘存。」

岩崎奶奶基本上只負責指揮
不過
偶爾還是會難以忍受我的笨手笨腳
於是客客氣氣地將木杓接手過去

「我從沒做過白醬!」
我站在一旁觀看
忽然快樂起來
便很誠實地自曝其短

「真的!?」
岩崎奶奶很冷靜地表示吃驚後
接著說:
「我媽媽常做這道菜哩!這是我媽媽的味道。」

.

不知道為甚麼
當我站在那個燈光稍顯昏暗的小小廚房中
看著眼前八十八歲的老奶奶宣稱:
「這是我媽媽的味道」
心中忽然有種說不上來的感受一擁而上
癢癢的
暖暖的
讓我直想掉淚

不是嗎?
媽媽的味道是不會變的
不管那個「孩子」幾歲
更不管那位「媽媽」是否還活在世上
當一個孩子想念母親時
他的「媽媽」就永遠活在那個懷念中

那就是「媽媽的味道」

.

.

.

.

11 五月, 2011 Posted by | 家書, 日本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