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ning's Blog

微笑、靜默、祈禱、愛—許書寧的分享部落格

同情心

本作刊登於2024.3.29的國語日報「話畫說童年」專欄
(點圖可開啟較大圖檔)

 老家北港雖然隸屬雲林縣,卻位於最靠南側的邊陲地帶,過個橋便是嘉義縣。因此,北港人的生活圈縱跨二縣;舉凡上學、補習、學才藝、訪友、購物、用餐、搭火車……等等,常得搭上半把鐘頭的客運公車前往嘉義市區。

 嘉義火車站是日本時代遺留的老建築,就如同許多昭和初期的古蹟驛站,它的內部空間寬敞明亮、高大舒適,亦是諸多行動的出發點。當年沒有手機,人們常約了「幾點在車頭,不見不散」。因此,車站大廳裡除了旅客、遊子與送行人外,更充斥著與火車毫不相干、純粹把車站當成會面地標的人們,我也不例外。

 高中時代,有一回與同學相約在火車站。正等著,猛不妨被人扯住衣角。低頭一瞧,是個十歲上下的男孩,穿著破舊的卡其色衣褲,赤裸的雙足污痕遍遍,胸前懸著裝滿黃黃綠綠口香糖的小方盒。男孩直直看著我,面無表情地說:「買口香糖。」我嚇了一跳,搖手婉拒:「對不起,我不需要…」「買口香糖。」「今天沒多帶錢…」「買口香糖。」「真的不用,謝謝你…」「買口香糖。」就這樣,毫無交集的對話徒然往返。男孩察覺生意無望,忽然變臉,啐了一口後揚長而去,離開前狠狠撂了一句:

 「沒有同情心!」

 那個指責鏗鏘有力,在空曠的大廳中嗡嗡繚繞,震耳欲聾。直到今日,我還經常想起。姑且不論是非對錯,那句話的確是響亮的提醒。

 「同情心」是甚麼?字典上的解釋為:「主觀的體會他人內心的感情,能感人之所感,亦即感同身受。」

 我長年旅居日本,返台時最難適應的當屬公廁禮節。近年來雖已稍見改善,在公共場所依然常遇上沾滿污漬、濕淋淋的馬桶座。這怪不得別人,因為我從前的使用習慣亦如是:嫌髒而不敢坐,只以「半蹲」姿勢如廁,導致馬桶座越來越不堪使用。

 十多年前,偶然聽見母親與一位長輩提及如廁之苦。她們都因膝蓋受損而難以下蹲,不得不使用坐式馬桶。有時匆匆進了公廁,來不及檢視便直接坐下,卻坐在前人遺留的一圈汙水上,沮喪至極。

 母親的訴苦令我震驚,這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原來自己的貪圖方便竟會對他人造成如此大的傷害。一時之間,我似乎又聽見了那句赤裸裸的控訴:「沒有同情心!」

 在那之後,我每次使用公廁,若是看見濕淋淋的馬桶座,便多花一點兒時間將它擦拭得乾乾淨淨,心中想著「或許下一個使用者就是我的母親」。那樣的想法令我快樂,或許也算是感人之所感的「同情心」吧。

 謝謝那位不知名的男孩,響噹噹地為我上了一堂終生受用的課。













8 五月, 2024 - Posted by | 國語日報, 天馬行空, 家書, 專欄「話畫說童年」, 心愛的台灣, 快樂的每一天, 我的作品, 旅行, 日本

目前沒有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