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ning's Blog

微笑、靜默、祈禱、愛—許書寧的分享部落格

生活的夜景

長崎夜色(攝於鍋冠山頂)

2012年秋天
長崎、香港、與法國南部的摩納哥公國
被選為「世界新三大夜景」

老實說
我對華麗的夜景向來不感興趣
譬如曼哈頓的百萬夜景
映在旅人過客眼中美麗歸美麗
看過卻也就過去了
並不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但是
長崎的夜景卻很不一樣

長崎的地形特殊
高高低低的山丘地夾著一道細長的港灣
據說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初次造訪長崎港時
因其地形酷似里斯本而引發濃濃的鄉愁

入夜後的長崎
好似一缽不小心灑落的珍珠
山頭上散置著盞盞路燈
低矮的民宅則順著蜿蜒的山路搭建
就算在市中心
也罕見高聳的辦公大廈或咄咄逼人的摩天樓
點點滴滴均是「生活的燈光」

是的
長崎的夜景不喧囂不炫耀
卻是平凡而樸實的美麗

燈光下
或許是摀著胸口喘氣爬坡的老太太
也或許是家人團聚共享晚餐的客廳
學校廣場上快樂的孩子們在夜燈下踢球
幾個好友圍坐在港邊的燈籠下就著新鮮的生魚片小酌
值夜班的警衛揮舞著螢光棒指揮交通
老先生帶著切碎的魚板坐在昏黃的西坂公園櫻花樹下餵貓……

我喜歡長崎的夜景
因為每一盞燈下都有故事
每一盞燈下都是真實的生活

昨天晚上
觀光聯盟的松尾課長載著我一路衝上「鍋冠山」頂的觀景台:
「雖說是夜景,最好看的時間點卻是真正入夜前的那一刻。
我們試試看,或許還趕得上!」
松尾課長在九彎十八拐的昏暗陡坡上趕路
於狹窄的山道上會車卻絲毫不減車速
熟練的駕駛技術真教我瞠目結舌

日間的鍋冠山眺望

「鍋冠山」上的360度環狀觀景台
位於大浦天主堂、哥拉巴園南邊的後山頂端
是去年夏天剛修建完成的新景點
在那之前
欣賞夜景的遊客多半集中在海灣西岸的「稻佐山頂」
相較之下
「鍋冠山」的知名度雖不響亮
景色卻極為美麗

停好車走上觀景台
偌大的二樓平台上除了我倆以外
只有一位守候在長鏡頭與腳架邊的攝影師
和兩個將黑髮乾乾淨淨紮於兩側的女學生
再沒有其他人了

多虧松尾課長略顯「瘋狂」的駕駛技術
我們畢竟趕上了夜幕落下前的瞬間

北方的市區已經燈火通明
西南方的出海口卻還染著落日餘暉
秋日晴空的深藍重重壓著一道金黃色的天際線
線上點綴著朵朵剪影般的雲彩
陸地已成黑影
海面上卻還閃耀著藍灰色的光芒
架於出海口「女神大橋」的兩道主要橋樁好似穿著潔淨白衣的天使
一東一西立於水面
溫柔守護著夜色下的長崎

五分鐘後
天色完全暗了下來
我們心滿意足地離開鍋冠山
瞳孔中還留著景色的記憶

長崎,真美

 

 

 

 

 

 

 

 

 

 

 

 

 

 

15 十一月, 2018 Posted by | 2018 長崎, 親愛的朋友們, 四季, 家書, 旅行, 日本 | 1 則迴響

從「亞當」開始的波蘭

這一趟波蘭行中
我經常想起「亞當」

「亞當」是我認識的第一個波蘭人
在那之前
當然曾在求學階段「字面上的知道」幾位出身波蘭的名人
譬如蕭邦
譬如居里夫人
但是
「亞當」卻是我生平第一個真正遇見、
可以交談可以碰觸、
有血有肉有生氣有交情的波蘭人

那已是十二年前的事了
在倫敦
因著一張演唱會上的速寫
我認識了擔任樂團吉他手的亞當
開啟了一段新鮮的友誼
離開英國的前夕
亞當邀我去聽他的新樂團表演
還讓我以「歌手」名義混進後台
著實是個不尋常的經驗

亞當的身材修長
有著深邃的五官與透明的灰青色眼珠
及胸的深棕色長髮末梢微卷
豪不造作地灑落在肩上
他的個性謙和友好
經常微笑
但是不知為甚麼
那微笑總讓我感到隱隱的悲哀
好似一層抹不開的濃霧隱蔽了直射的日光

亞當身上的哀愁並非刻意
卻不自覺地流露
或許
他顯示的是自己的生長環境與背景
小孩子在無意中肩負了歷史
並有形無形地建構了他的人格特質

華沙Śródmieście車站

旅居倫敦的時代
我經常驚異於朋友們迥然相異的性格
西班牙朋友哈維耶的天真與樂情
德國朋友克莉絲汀娜的早熟和自信
挪威朋友歐伊文的感性與愉悅
以及從亞當身上滲出的淡淡哀愁…

我不知道
自己這個旅居日本的台灣女兒身分
究竟以什麼樣的容貌映在這些好朋友們的眼中
對我而言
亞當身上那股化不開的哀愁
卻是認識波蘭前最先感受到的第一印象

有趣的是
舊約聖經《創世紀》中天主所造的第一個人
名字正叫做「亞當」

散落於華沙小公園草地上的蘋果

亞當之後
他的遙遠的故鄉在我內沉睡了許多年
一直到後來領了洗
於初訪長崎時「認識」了另一個波蘭人聖國柏(Maksymilian Maria Kolbe)
記憶才重新甦醒
強烈且鮮明

這些年來
越是認識聖國柏與同他而來的小兄弟們的生平故事
就越是渴望造訪波蘭

感謝天主
那個夢想於今年實現
在夏末與早秋相擁之際
我總算真正踏上波蘭的土地
踏上了屬於亞當的,屬於國柏神父的,屬於傑諾修士的,屬於天主的土地……

Teresin聖母城(Niepokalanów)裡的國柏神父雕像

 

 

 

 

 

 

 

 

 

 

 

 

 

 

30 九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倫敦, 四季, 家書, 旅行, 日本, 波蘭, 主內家書 | 2 則迴響

想念的「引子」

主日彌撒前
見到了岩崎奶奶的長子夫婦

岩崎奶奶的四個孩子中
就屬長子長得最像她
表情面貌間
隱隱約約地藏著母親的神情

我們高興地打了招呼
互相詢問21號強颱過境後的安否……

彌撒結束後
返家的電車上竟然接到一通電話
來自住在千葉的岩崎奶奶次子洋二

「沒有甚麼特別的事喲!」
電波送來對方溫暖的聲音:
「只是好久沒聯絡了,想跟妳問個好,最近身體怎麼樣?」

日本人生性害羞
不好意思無故打擾別人
因此
像這種「沒事,只是問個好」的電話並不多見

洋二兄的聲音最像母親
軟軟的、暖暖的、緩緩的
溫和穩定
含著笑

掛斷電話後心想
唉呀今天怎麼這麼巧
岩崎家的大兒子二兒子全遇上了
得趕緊向岩崎奶奶報告!

下了車
坐在月台的長椅上
掏出手機興匆匆地正準備撥號
這才赫然醒悟

「啊,岩崎奶奶的電話已經打不通了…」

那天也是
整理月票夾時忽地飄出一張摺疊的小紙片
打開來一看
上頭抄寫著幾個時間
是探訪綿羊奶奶安養中心的公車時刻表

「啊,以後再也用不著這張紙了。」

自從兩位好朋友奶奶過世後
這樣的「忽然」經常出現
總是隱藏在不經意的日常中

觸發想念的「引子」處處都是
彌撒選的禮成曲
抽屜裡的便條紙
縫補過的跪凳軟墊
寫著山椒佃煮食譜的信紙
端坐在櫃子裡的日本娃娃
碗櫥裡的烤魚盤和玻璃碟子
聖佳蘭的瞻禮日……

與奶奶們相處的十年歲月
想必有著不一樣的時間密度

串聯一切

頓時
思念像潮水般湧上
漫過苦澀的喉頭
漫過發酸的鼻梁
漫過泛紅的眼眶
靜靜流下

 

 

 

 

 

 

 

 

 

 

 

 

11 九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天馬行空, 家書, 日本, 主內家書 | 發表留言

不尋常的日常

趁著日本的盂蘭盆連假
幾個好朋友相約見面

上那兒好呢?
連假加上甲子園球賽加上暑假
上那兒都人山人海
上那兒都鬧轟轟

「如果妳們不介意的話,」
原田小姐提議:
「要不要到我的辦公室來呢?反正大家都在休假。」

原田小姐的公司代理並進口北歐的設計師家具
辦公室附設展示區
桌椅沙發應有盡有
「要要要!當然要!」我們齊聲歡呼

於是
用過簡單的午餐後
我們前往大丸百貨選購午茶用的小蛋糕
和遠足的小學生一樣興高采烈

公司位於大正時代的商船公司大樓
舊時代的摩登建築韻味猶存
厚重木頭與玻璃隔出的警衛室
貼著樸素磁磚的拼花地板
鑲了毛玻璃的三枚木板構成電梯拉門
危顫顫的黃銅指針在量角器形狀的圓板上顯示電梯的停靠樓層

其中
最有趣的是位於各樓層的「郵件投寄口」
內裡是一條貫通全樓層的空管兒
任憑你在哪一樓
只要將貼好郵票的信件往裡一投
郵件們便會忽溜溜地順著管線滑入底層的郵筒中
好玩極了

不知為何
「原本該有人的地方,沒人在」似乎能產生莫名的魅力
讓「日常」因此變得「不尋常」

我們興沖沖地參觀辦公室、倉庫與展示區
摸遍了每一片樣本布料
然後試坐每一把椅子
扮家家似地沖泡咖啡
端到像貓咪背部軟毛般光滑柔潤的木桌上享用午茶
玩得不亦樂乎

北歐傢俱的設計感與人體工學搭配得天衣無縫
坐起來舒服卻不懶散
簡直像是貼著體內的骨架直接成形

原田小姐看我們黏在傢俱上
忍不住笑:「喜歡嗎?可以用朋友價購買喔!」
我們遂七嘴八舌地詢問價格
「這張多少?」
「還是這張好!」
「那張呢?」

知道就算打完折
單人沙發的價格依然足以購買一部新車後
大家頓時全住了口

豁!

谷川俊太郎與中辻悦子合作的繪本《夜晚的幼稚園》
以上色的黑白相片呈現夜深人靜後
一堆古靈精怪的小不點兒躡手躡腳地出現
在空蕩蕩的幼稚園玩得不亦樂乎……

或許
那就是「不尋常的日常」之神秘魅力

夜晚的幼稚園是
連假期間的辦公室亦是

 

 

 

 

 

 

 

 

 

 

 

 

 

 

16 八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四季, 天馬行空, 家書, 快樂的每一天, 日本 | 1 則迴響

綿羊奶奶的位置

親愛的綿羊奶奶

抵達天主堂時
掏出手機準備關機
赫然發現向井太太傳來的訊息

綿羊奶奶走了

就在昨夜
2018年7月21日晚上
綿羊奶奶走完了她的九十一歲人生

關掉手機
跪在祭壇前
望著聖體櫃與上方的十字架
撲簌簌地直掉淚

綿羊奶奶
親愛的綿羊奶奶
可愛的綿羊奶奶
咩咩笑,笑咩咩的綿羊奶奶
皮膚柔嫩、身上帶著好聞氣味的綿羊奶奶
任憑我隨意撒嬌,胡亂呼喊也總好脾氣回應的綿羊奶奶
我的綿羊奶奶

「完成了。」
十字架上的耶穌苦像靜靜地說

慈悲的牧人對綿羊奶奶動了憐憫的心
她一生受過的種種苦難、走過的層層艱辛
讓牧人柔軟的心疼到淌血、愛到成傷
於是
祂俯身抱起輕盈得像根羽毛的綿羊奶奶
溫柔地將她藏在自己肋旁的傷口中

「來,妳的位置在這裡。妳所經歷過的痛,全是我的痛。」

記憶洶湧地氾濫
隨著淚水
濕了帕
糊了眼

我想起綿羊奶奶信仰旅程的「起點」

綿羊奶奶的獨生子在天主教幼稚園聽了聖經故事
回來向母親轉述:「老師說,士兵用長槍刺了十字架上的耶穌,祂的肋旁就流出血和水喔!」
綿羊奶奶覺得那故事說得太不合邏輯
人的傷口怎麼可能同時流血又流水
遂前往幼稚園向老師「理論」
老師不知該如何回答
將這位「問題家長」帶到神父跟前
綿羊奶奶與其他家長開始上慕道班
最終領了洗

就那樣
福音從耶穌肋旁的傷口源源湧出
藉著赤子乳兒的口
傳入了祂所愛的小小羊兒心中

綿羊奶奶人生的最後幾年
是在急診室、醫院與安養中心的病床與輪椅上度過的
她在被凍結了的時間裡
以生命細細咀嚼了基督的痛苦
因此
我有理由相信
她現在正欣然安息於耶穌肋旁的傷口中

因為她愛的多
因為她痛的多

我多麼感謝天主
讓我在聖堂接到這個消息
可以安安靜靜地跪在十字架前想念綿羊奶奶

彌撒時
我感覺她笑盈盈地坐在我身旁
就像從前一樣
互祝平安時
我幾乎要伸手去捏捏她柔軟的手
無須轉頭
也可以感受到那雙笑彎了的眼

綿羊奶奶和岩崎奶奶走過死亡
進入了另一個美好的次元
我的兩位好朋友已經打完了這場好仗
跑完了擺在她們面前的賽程

她們的終點
將會是我們日後歡喜重逢的起點

再會!再會!

 

 

 

 

 

 

 

 

 

 

 

 

 

 

 

22 七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家書, 我的作品, 日本, 主內家書, 今天是甚麼日子 | 1 則迴響

家鄉水果記

旅居異地
一旦回到家鄉
日常成了新鮮

難得於六月底回台灣
這回趕上了荔枝尾
我自幼愛吃荔枝
因此特別喜歡聽母親講長恨歌講楊貴妃
總覺得故事中那位荔枝同好的存在並不遙遠
貼身得緊

日本不產荔枝
有的都是冷凍進口的
平時在超市偶爾得見
卻總是貴森森寶嗲嗲的
三五顆一份用保鮮膜包著
凍過的外殼早發黑發軟濕了氣味
讓人看得食慾全無

回到台灣
爸媽從菜市場買回一把新鮮的荔枝
枝枒頂端用紅色橡皮筋隨意捆了
鮮紅色的表皮刺手
卻帶著水嫩嫩的香甜氣味
我吃得盡興
轉眼便是一大缽捲曲的荔枝殼與光溜溜的黑仔兒

荔枝「過境」後
是蘇阿公兩度送來田裡收成的百香果
「蜂仔叮過的,不好看啦!」他靦腆地笑著說:「可是很甜喔!」
百香果也是我所愛
帶著塵土的表皮唰唰唰地在塑膠袋裡滾來滾去
一個個洗淨了擺在盤中
抓了水果刀與湯匙又大啖起來
每一顆都飽滿扎實
酸酸甜甜
香氣撲鼻

再過幾天
歐陽姊偷偷塞了一包芒果讓我們嘗鮮
據說是極稀有的改良品種
下單後等了兩年才好不容易購得
芒果本身不大
看起來就像是點了腮紅的黃澄澄小雞蛋
卻有個豪氣干雲的名字:「福爾摩沙總統一號」!
芒果又香又甜
好吃得不得了
食盡果肉後發現種子竟然像紙一般薄
叫我們全家蔚為奇觀
福爾摩沙總統一號的香氣襲人
就算洗淨了手
甜味兒依然戀戀不捨地纏繞在指尖
回味無窮

除此之外
香蕉芭樂水梨蘋果天天輪番上陣
讓我感覺自己好似成了一隻嗡嗡拍翅的果蠅

走過台灣的水果攤
總會聞見一股甜膩甜膩的氣味
那香氣濃厚密實
帶著熱情陽光照射下的繽紛色彩

那是日本聞不到的氣味
是家鄉帶著回憶的嗅覺

 

 

 

 

 

 

 

 

 

 

 

 

 

 

 

 

5 七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四季, 天馬行空, 家書, 心愛的台灣, 快樂的每一天, 旅行 | 發表留言

今天

去年送給岩崎奶奶的小綬草盆栽,附了一隻用壓克力顏料上色的小鳥兒

2018年7月4日
今天是岩崎奶奶的生日
好日子

儘管岩崎奶奶已經身在永生天主的懷抱中
不再需要慶生或慶死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
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念她

死亡,是自由
相較於岩崎奶奶生前的「思念卻不得見」
如今沒了實際上的距離相隔
我倆反倒近了

只要想念,她就在
不僅在,而且很近很近
就在心裡
不分彼此

岩崎奶奶與schneebälle雪球餅乾

去年的今天
是我的放射線治療開始日
早上帶著卡片與一盒岩崎奶奶愛吃的schneebälle雪球餅乾
先到安養院探望95歲的壽星
兩人歡喜一陣後
下午再繼續前往神戶的醫療中心

相片中留著岩崎奶奶熟悉的微笑
對我而言
那個笑容很親很親
有那笑容的日子
佔去了我至今為止的四分之一人生
以及今後生命的每一刻

親愛的岩崎奶奶
謝謝您

謝謝您讓今天變得特別
謝謝您讓今後的每一天變得美好

很親,很親

 

 

 

 

 

 

 

 

 

 

 

 

 

 

4 七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四季, 家書, 日本, 主內家書, 今天是甚麼日子 | 1 則迴響

綿羊奶奶的時間

立於站牌邊候車
陰陰的天
吸足了水的大氣

對我而言
這個巴士亭是充滿回憶的

那是我與綿羊奶奶難分難捨的「長亭送短亭」
明明隔兩天就會再見
兩人卻經常聊到樂而忘返
公車過了一部又一部
綿羊奶奶卻總說:「我搭的是下一班。」
我也很有默契地點頭
對於車頭上那些標明目的地的大字視而不見
一老一少站在蘆屋川畔
快快樂樂地等候「永遠的下一班車」

綿羊奶奶的故事源源不絕
十七歲的平壤記憶
與家人越過南北韓三十八度線的逃難
早逝妹妹的歌聲
父母親的言行
兒子接受的天主教幼稚園教育
自己的信仰體驗……

倘若聲音有形狀
語言看得見
那些故事或許就像兒時串著玩的塑膠彩珠
嘩啦啦地散落在蘆屋河堤邊的青草中
只要留神細看
就會發現隱藏在綠蔭下的點點光彩

巴士來了
照樣穿過陸橋下方的隧道
緩緩出現
乘客從前門下車後
後門安靜開啟
一切盡是熟悉

隨車搖晃了半個鐘頭
終於抵達綿羊奶奶的安養院
在入口處換了拖鞋噴了手指消毒液
搭電梯上樓

綿羊奶奶的變化不多
她的時間好似凝固在一層透明的果凍膠裡
奇妙而難以理解

我坐在床畔
用日文念了一端玫瑰經
希望藉著聲音送入熟習的祈禱韻律
綿羊奶奶時睡時醒
沒有甚麼反應

沉睡時的綿羊奶奶很像嬰孩
蓋著粉紅色的柔軟羽絨被
靠在潔白的枕頭上
她的右手一如往常
緊緊握拳置於胸前
那隻手沒有知覺
無法接收資訊也難以執行指令
唯獨血液朝乾夕惕
不眠不休地輸送養分
皮膚因此光亮健康
看來毫無異樣

床頭桌上立著一張卡片
寫著滿滿的母親節祝福
玻璃花瓶中的水乾淨清澈
不知名的粉紅色花朵新鮮依舊
應是不久前探訪者帶來的禮物

牆上貼著幾幅小孩子的畫
皆是出自綿羊奶奶曾孫們的作品
仔細端詳線條的筆觸
由剛開始的凌亂到後來的逐漸成形
字跡也開始容易辨認
小小生命的成長躍然紙上

斗室裡的時間看似停滯
卻無比確實地逐步前行

我也留下一張卡片
置於綿羊奶奶睜眼就能看見的枕邊
卡片的圖案是聖方濟與大野狼的擁抱
也是我送給奶奶的擁抱

離開時
忽然下起滂沱大雨
我看了看錶
撐起雨傘立於站牌邊候車
雨水像被成把撒落的半透明乾米線
熱鬧地跌落在剛整修過的暗灰色柏油路面上

猛一回頭
發現水泥牆底部開了點點白花
潔白的十字花瓣
淡黃色的絨毛花蕊
襯著略帶紫斑的心型綠葉


是魚腥草花開的季節了

 

 

 

 

 

 

 

 

 

 

 

 

 

 

1 六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四季, 家書, 我的作品, 日本, 主內家書 | 發表留言

細雨,細語

二十人座的出租巴士沿著山路上坡
彎彎曲曲
窗外下著綿綿細雨
濛了視野

日本的巴士座位向來以「小」聞名
向井太太與我的位置又正好在車輪上方
腳下隆起了一大塊空間
只好彎著腰,折著腿
膝上又是傘又是花又是手提袋
動彈不得

車子蜿蜒行走了約莫三十分鐘
總算到了目的地

鋪展於眼前的
是一片沿著山坡興建的廣大墓園
綠草襯著灰岩黑石
乾乾淨淨

步上階梯
抵達天主教區
神父早已笑盈盈地等在那裏
負責禮儀的兩位太太趕緊上前
從袋中掏出長白衣與領帶
等待神父更衣時
傳協會長則蹲在地上準備乳香
大家圍上前去
有人幫忙打傘
有人護著炭火
只聽得香爐的鎖鏈發出比平常更為低沉的聲響
想是沾了水氣的緣故

我們先站在蘆屋天主堂的共同墓地前
齊唱「いつくしみふかき」(耶穌恩友)
而後默禱片刻
開始追思亡者的禮儀
雨水打在薄薄的列印歌單上
幾乎糊了五線譜

共同追思結束後
向井太太、白石姊與我三人直奔岩崎家墳
那是岩崎奶奶的「新家」

約莫兩公尺見方的地
撲滿了細碎的橢圓形黑色鵝卵石
中央安置淺灰色的四方台座
座上立著御影石材的深色墓石
頂端在雨水滋潤下光滑如鏡

墓石正面陰刻著純白的十字架和「主啊,請賞賜永遠的安息」
下方則是「岩崎家」三個大字
十架與文字均上了雪白的漆
看起來簡單純淨又醒目

背面陳列著六個名字
標註聖名、全名、以及過世年月日
年號從大正、昭和、一直到延伸至平成
岩崎奶奶與岩崎爺爺並列:
「佳蘭 岩崎美惠 平成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歸天」
我伸出手指
觸了觸那個親愛的名字
濕濕涼涼
有點冰冷

記得曾與岩崎奶奶一起看過岩崎爺爺下葬時的紀錄影片
從墳前未封的方形開口
可以瞥見黑黝黝的底層墓穴
穴中整齊排列著幾個古老的骨灰甕
岩崎奶奶指著甕邊的空間
笑著對我說:「以後我也要進去那裡喔!」

那是發生於多久以前的事啊?
記憶鮮明得混淆了時空
記憶鮮明得簡直不像記憶

我們將帶來的花朵全插入岩崎家墳前的柱型石花瓶中
玫瑰、土耳其桔梗、康乃馨、波斯菊……
素淨的墳地遂長出兩團五彩繽紛的花球
多麼好看
打點到後來
忘了時間
也顧不得打傘了

忽然聽見
山坡彼方傳來神父的喊聲:「不要忘了搭車啊!」
抬頭一看
這才驚覺眾人竟都已上了車
我們三人狼狽收拾
三步併作兩步趕忙下了山

下回
或許找個時間自己來吧

帶點花
帶上一籮筐的話
來與岩崎奶奶說這說那
就像從前一樣

 

 

 

 

 

 

 

 

 

 

 

 

 

 

 

 

 

 

23 五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四季, 家書, 日本, 主內家書 | 發表留言

抹茶的對話

截稿日的下午
寄出日本小鹿週刊的連載稿件後
心情輕鬆
忽然很想喝茶

想喝的
不是加了鮮奶的濃阿薩姆
也不是鹿兒島的新摘綠茶
更不是從臺灣帶回來的烏龍或普洱
而是抹茶

在爐上燒了水
取出許久未用的茶筅與茶杓
擦拭乾淨

拿了腳蹬
取下存放在高處的抹茶碗
三只鍾愛的疊在一起
想了一想
選了那只外層未上釉的鏽紅色粗陶碗

家中臨時找不到配茶用的甜點
只好挑三顆去年秋末朋友送的合三盆細糖糕
擺在正式茶會用的紫野懷紙上
秋天的糖糕秋天的花樣
季節不對
僅能充數

水開後掀蓋稍稍放涼
沖一點入碗
以茶筅打過
算是熱了碗也淨了筅

取出小鐵罐子裡的宇治抹茶
挑了一杓,再挑一杓
順勢將茶杓在碗緣上輕輕一敲
咚!
杓端的茶粉應聲而落
細雪一般

對上熱水
拿起茶筅輕輕抹散了碗底的濃茶
再加快手勁
唰唰唰
打出表層的粉綠色細沫
最後畫個の字
靜靜抽出茶筅

雙手捧握一碗翠綠
獨坐於窗邊
先品糖糕
再半旋茶碗飲凈抹茶

熱而不燙的濃茶經過喉嚨
溫潤溫潤地滑下食道
滿口的清香
滿心的思緒

放下茶碗
發現自己竟喃喃自語:「まだ盆立てを習ってないのに…」(人家還沒學會「盆立」呢)
忍不住苦笑
這又是在向誰撒嬌?

數年前
綿羊奶奶與我在岩崎奶奶家開小茶會

兩位奶奶興高采烈
好似陪著我辦家家酒
我們一起準備菜肴
用精美的碗碟盛裝
再拿著剪子到院裡裁些新鮮的花草葉子洗淨裝飾
用完餐後照例喝抹茶
兩位奶奶是嚴而不厲的師傅
笑瞇瞇地教我怎麼拿茶筅
怎麼旋轉茶碗
怎麼行禮怎麼奉杯

有時候
她們回想做女孩兒時代辦過的茶會種種
那可是遠超過半世紀前的記憶
如何擬定懷石料理菜單
如何寫信邀請賓客
如何打點庭院的小徑與洗手石檯
如何選擇裝飾茶室的鮮花與掛軸
如何緊張得行錯禮回錯話
如何在送客後被老師責罵…

我在旁邊聽得入神
綿羊奶奶忽然說:「妳若有興趣,我們可以教妳『盆立』。」
「盆立…?是甚麼?」
「就是簡易版的入門茶道。不需要太多道具,一組放在圓托盤裡的茶具就夠了。」
「好啊好啊!教我!教我!」

我們三人計畫得興奮極了
說好下次有時間就來開小小茶道教室
兩位老師一位學生
不收學費
皆大歡喜

只可惜
計畫經常趕不上變化
人生就是如此

岩崎奶奶回到天父懷中
綿羊奶奶躺在安養中心
一位已在天上享福
一位還在地上受苦
孤零零地留下一個沒了老師的學生
逕自打著連皮毛也沒學成的抹茶

放下茶碗
忽然憶起今天是25日
趕忙掐指一算
唉呀!
不正是岩崎奶奶過世滿半年的日子嗎?
一天不多
一天不少

我恰恰好在今天「忽然很想喝茶」
又恰恰好選了那只岩崎奶奶大女兒親手燒的茶碗
啊,多麼奇妙

帶著奶奶們回憶的抹茶暖了身
那小小的巧合則暖了心

其實
根本不需要配茶的甜點

她們的笑容
她們的聲音
她們的身形
她們的關愛
源源不絕湧出的記憶
都是今天的茶點

老師與學生
畢竟還是有連繫的
儘管肉眼看不見

今日午後的抹茶
是我與兩位親愛奶奶的對話

 

 

 

 

 

 

 

 

 

 

 

 

 

 

 

 

 

 

 

 

25 四月, 2018 Posted by | 親愛的朋友們, 四季, 天馬行空, 家書, 日本, 主內家書, 今天是甚麼日子 | 1 則迴響